2008年7月18日星期五

IMEI

作為IT邊緣人,原先第一次寫有關IT的題目,是想說當時得令的iPhone,不過昨天在報紙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中,出現了一則對IT人是匪夷所思的新聞,所以要先搶閘討論一下。


資料來源: AM730, 2008年7月17日, p.10版

IMEI (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)是用來識別GSM手提電話的識別碼,簡單點來說可說是GSM手機的身份證,理論上,每一部GSM手機都應該擁有不同的IMEI。IMEI由14(IMEI)或16(IMEISV)個數字組成,技術的說明不多說,你可以在手機按「*#06#」找到它的IMEI碼,再輸入在IMEI Number Analysis網頁中,可找到手機很多資料,包括製造商、型號、甚至大概何時出廠。

針對不少手電奸商把水貨甚至「老鼠貨」當成行貨出售,之前已有不少朋友指出,大家可以先依上述方法找到手機的IMEI碼,再向代理查詢,就可以知道它是否行貨。即使在大型連鎖店,大家亦起碼要核對手機的IMEI與包裝的是否相符,以防因店員的疏失或欺騙,而令保養可能失效。

因為GSM系統是依賴SIM卡作通訊媒介,所以IMEI的重要性,比不上網絡卡的MAC address,不過作為手機理論上獨一無二的編號,IMEI亦可以發揮一些功能,在很多國家都提供「黑名單」服務︰如果你的手機被盜,你可以向有關單位報告你手機的IMEI,將它列入黑名單,它就不可以再被使用,即是說盜匪偷得手機也得物無所用。另外,保安當局亦可以利用IMEI追蹤手機的位置,對緊急救援或者反恐等很有幫助。

說回那一段新聞,理論上,IMEI是不可能重覆的,因為它是用來識別手機的惟一途徑。當然有些研究指出,IMEI是可以在手機出廠後再修改的!不過實在是是有些難度。但有趣的是,這次是生產商自己製造了IMEI重覆的手機,自己「倒自己米」,好像是笑話一宗。不過再細心想,也不排除是故意的,因為大家知道,大陸山寨廠創意無限,之前的HiPhone已經震驚潮界(見下面片段 - 小弟亦心思思想買一部),陰謀論點想,這次其實可能不是生產商搞錯,而是他們以特務或恐怖份子為售賣目標而生產呢!


大家千萬不要誤會片段中的是近期熱爆的iPhone,這是由中國及香港生產的橘子手機HiPhone,官方網頁為http://www.hiphone.hk

最後回應之前說過利用IMEI提供的服務,香港作為手機滲透率最高的地區,卻是十分落後地沒有這些服務!令我不期然想起小弟手機上年被盜一事(竊匪在小弟不停咀咒下,應該命不久矣)。我至今仍未想到,政府常常提倡高科技,電訊管理局卻為甚麼連這一小步也不踏出呢?

2008年7月14日星期一

「舞」抄公

家中安裝了NOW TV後,至今最常看的不是NOW Sports,反而是另加的無線收費電視音樂台,因為此台有很多節目都會播放新舊不同的MV,

近日看到一個令我(本來)擊節讚賞的MV,是衛詩Jill的「小圈子」。MV本身可是沒甚麼誠意,因為只是輯錄自一次mini concert的表演,令我欣賞的是舞蹈的編排︰是在兩排跑步機上的舞蹈,十分有心思。


衛詩 - 小圈子

不過後來我才發現,此舞蹈是抄自外國的一個MV,欣賞指數立刻跌至負分。大家不妨上下兩個MV一起播,會有十分有趣的效果。


OK Go - Here It Goes Again

有時實在怨不得人,比如,雷先生多次抄襲已被有捉過正著,但他在樂壇中依然站得住腳。當然這次不關雷先生事,只是問題是︰香港的樂壇中人,是否都假設聽眾都是不聽外國歌,不看外國MV的嗎?

P.S. 另一個小弟的感想,就是YouTube真方便,不過有時我寧願沒有這個方便。

2008年7月11日星期五

陳敬創

有關香港電台員工被控貪污的案件,近年真可以用「司空見慣」來形容。當連第四台台長都曾牽涉在內時,本來二台DJ及節目主任陳敬創先生的案件罪成,並沒有太大的談論價值。不過對小弟來說,惟一一個原因就已經很充分︰因為在小弟於大學唸書時,是曾經與陳君相識的!(小弟可是冒著洩露身份及年齡的危機!)


資料來源: 都市日報 2008年7月11日 第2版

要強調的是,小弟仍是比陳君年青︰小弟在大學時,他已是在唸研究院了,而他專修的題目,是當年(甚至至今亦是)在香港極為冷門的遙感(remote sensing),遙感者,簡單來說是利用航空照片或衛星圖象獲取空間資訊的技術是也,相信大家對以上簡單的解說也會一頭霧水,所以對於小弟來說,他其實是一個火星人。

不過,對於小弟及大部份同學而言,對他最有印象的,肯定不是學術上的成就,而是他對音樂的熱情,包括小弟以內的學弟,都收過肥仔創免費贈送的作品結集卡式帶。老實說,他的作品有相當的可聽性,而我也真的把卡式帶保留過一段時間,希望待他當上歌手時炒買的!只是當小弟搬家時不幸把所有卡式帶,包括這一餅都一併丟失了。無論如何,在小弟同學的心目中,都會覺得陳君其實是兼職研究生,更是一個不太認真的助教(印象最深是由於他的英文不太好,常常把同學的英文名字唸成一些不明所以的名詞),因為他實在花了很多時間在音樂上。

話說回來,當時小弟就讀學系除了陳君外,還有一位于逸堯君,也是畢業後加入了娛樂圈作幕後發展(不過于君曾在一次訪問中,說過他選擇此學系就讀,就是貪其易入及易「碌過」,令小弟某些同學很不滿)。而陳君在學時亦曾經與于君多番合作,更在中大歌唱比賽中獲過獎(當屆比賽小弟也有去觀賞)。

當然,與大部份大學的師兄一樣,當陳君畢業後就與我們失去聯絡。最初的傳說,是他去了加拿大繼續唸Ph.D。不過在半年後的一個早上,在我一如過往朦朦朧朧地,在床上聽著「晨光第一線」時,赫然發現多了一個仿如很熟悉的角色「肥佬創」(當年晨光第一線很喜歡為新人改些花名,而不以他們的真名示人),背景又是碩士畢業,以及從加拿大回流的。之後,越聽越不對路,因為他的特點︰包括英文不靈光,唸冷門科目,粗心大意等等,與我認識的肥仔創實在太吻合。當然,事實很快就揭曉,原來陳君去了加拿大一段短時間後,回流返港,真的成功找到一份與演藝圈關係密切的工作。

我想將來未必會在港台聽到阿創的節目,所以還是先儲存他在港台的wallpaper

作為RTHK2的一個慣常聽眾,之後我也是常常聽他做節目,老實說,我並不是十分欣賞他的風格,尤其是他常常標榜學貫東西,但偶爾卻會因為一些低能原因,而被其他人取笑。最經典的一次,是數年前他在節目中,談及劉兆佳教授常常以(當時的)中大亞太研究所副所長身份亮相傳媒,反而沒有人知道所長是啥?他當時似乎是想以揶揄的口吻,以研究所的低知名度去譏諷劉教授的高調,但實際上,研究所所長正是他就讀學系的另一位教授!當時小弟一邊聽著,雙額不斷冒汗,甚至有衝動立刻打電話去鄰台「千禧年代」!

作為聽眾,陳君並不是小弟那杯茶,不過作為「認親認戚」的前度師兄弟,我對他的堅持及努力就十分欣賞。畢竟在就學時間,他已表現出對幕前的濃厚興趣,而他的學術資歷,其實對他的工作反而是障礙,難得他當時肯放下身段,為著自己的理想,在電台重新開始過,慢慢地成為獨當一面的節目主持人,我想這並不容易,起碼自問自己沒有這個本事。

我自問沒有資格評論這次案件的是是非非,只是以小弟對陳君的絲毫記憶,實在難以將他與「貪污」二字扯上關係,相反,對他那句「若最終判刑令他無法繼續廣播工作,將會是『慘劇』」(引自明報即時新聞)是絕對認同的。

雖然陳君沒有當上歌手,不過他與于逸堯的其中一首作品,曾經被輯錄在一張雜錦碟中。小弟沒有買過這張碟,不過有網友曾將此作品放在網上,令小弟也有機會回味,在此也不妨與大家分享一下。

迷濛夜雨.mp3 -

P.S. 本來我覺得談論一單未完給的案件並不太好。不過再想想,也覺得沒有甚麼所謂,畢竟這裡的觀眾不多,而且以小弟的資格,絕對不足以當陳君的品格證人或者替他寫求情信。

2008年7月8日星期二

太公報

太公報,不是左派「大公報」,雖然只有一點之差,然而風格可是南轅北轍。若你以看大公報的心情看太公報,不是會被氣死,恐防也會興奮得心臟病發而死。


究竟又有那位讀者,真的可以買到活性炭去BBQ?

太公報其實不是報紙,而是港產漫畫「玉郎漫畫」內的一個兩頁小專欄(不過在太公報內,作者常常強調是「買太公報送玉郎漫畫」),作者是現在仍然活躍的甘小文。至於內容....sorry,我實在歸納不到有甚麼meaningful的內容,基本上只可以說是由一些沒有關係的圖片、改圖、以及抵死文字組合而成的大雜燴。而當中主角有很多,最常出現的四位應是︰
  1. 咸球(咸球雖然差不多每期都有出現,不過相片其實是源自同一幅)
  2. 黃玉郎(即玉郎集團的老闆)
  3. 近藤周現(虛構人物,應與日本紅星近藤真彥Matchy無直接關係)
  4. 矇面超人及怪獸(常常飾演不同角色,包括打藤隊成員、活性炭user、記者林尾謝等)

四大主角之三罕有地聚首一堂

甘小文可以將一張咸球玉照玩多年仍玩得出神入化,以及膽敢醜化自己的波士,卻又獲得不俗的銷量及noise。事實上,在80年代成長的男性,又不是自閉者,都不可能未聽過「咸球」或者是「肥婆四」「哨牙珍」「黑鬼德」等名詞(來自甘小文的其他著作),小弟同學也曾為老師改過「四方果」「矇眼佬」這類花名。可見雖然仍未獲社會學家(如呂大樂、邵家臻之流)垂青,不過查實太公報比起甘君的另一力作「廁文化」更「熾」,是80年代隱藏地下「次文化」的代表作之一!


實在難以想像,當然黃玉郎如何忍受到甘小文這個手下?(不過又據聞甘小文當年人工超低,只有三、四千元一個月)

可以說太公報是集了80年代「無厘頭文化」的大成。不過究竟「無厘頭」是甚麼,相信後來將它發揮光大的周星馳也答不了。在我腦內,其實這是代表了我們成長的年代,某程度來說,是沒有方向,沒有理想的年代,沒有6、70年代的火紅(如文革、保釣),也沒有90年代以後的亢奮及沉重(如回歸,經濟大起大跌、沙士等)。80年代實在是太單純,當然也有像香港前途談判之類的大事,不過當流行的辯論題目仍是「中學生應否談戀愛」而不是「中學生應否有安全性行為」,家長仍認定看玉郎漫畫的是壞學生(因為壞學生仍不膽敢去買「龍虎豹」,而市面上又沒有像「忽周」般掛羊頭賣狗肉的雜誌)時,也可以想像到,年輕人要逃避現實,在當時可能並不困難,應該不用跳樓或啪丸,尤其當年大部份中學生仍不用學八級鋼琴以及參加A1補習班。


全版都是咸球!是咸球的頂峰之作!

時移世易,近日太公報翻出了合訂本,卻是沒有甚麼回響。照道理連天星碼頭拆卸也引起了社會軒然大波,太公報重生更應是宇宙大事!不過,小弟也是尋遍大小書報檔,才勉強找到了一本。更甚的是,小弟曾把它給了些20來歲的朋友看,他們可是完全不感興趣,更覺得觀看這本無聊之作是浪費時間(奇怪是這些朋友的有聊時間,卻都是花在網上討論區及facebook中流離浪蕩)。

這又讓我想起另一件事︰近日盛傳前香港球星,曾號稱亞洲第一中鋒的尹志強先生癌症復發,有朋友在網上足球討論區發起留言祝福尹佬,然而卻有更多網友留言,表示完全不知尹佬是「乜水(何許人也)」,即使有小部份聽過尹志強的,也只記得他是「無間道」電影內的高級警官,對他為何出現在足球區竟是摸不著頭腦!

每想到這裡,本來是憤青一族的小弟,也只有老土的一句「吾老矣」!

(我相信有不少朋友希望小弟把整本書scan上網,但實在這是不可能的。有興趣的朋友,花30元回味一下當年的低能情懷,比如「水果+動物」的對聯,或者是「慳D駛講座: 如何慳D用廁紙」等,應該仍是不錯的呢!雖然現在的文化傳信已不是當年的玉王朝。)